据《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》显示,生鲜电商在新零售领域持续加码,正在复苏。2017年,生鲜电商用户规模以200%以上的速度增长,成为各大电商领域中的佼佼者。
交易额达1391.3亿元,同比增长59.7%.其中,综合电商平台是最常用的生鲜电商平台,86.1%的用户表示经常在综合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新零售模式的资产太多,扩张速度太慢,好在巨头们刚刚开始与传统超市、社区生鲜合作,无人零售正在试水。新零售的风帆刚刚扬起,生鲜电商的发展空间还很大。
生鲜市场潜力超过2万亿元,而电商渗透率不足2%,因此生鲜电商被称为“最后一块蓝海”,吸引了众多创业者。然而,在巨额融资和高速发展之后,生鲜电商市场很快就遭遇了冷遇,2016年生鲜电商迎来了洗牌期,大量的垂直生鲜电商转型、倒闭、沦为边缘或者被并购。
电商零售的最后一块蓝海,几乎成了百慕大三角地带的创业者们的天下,而现在,生鲜电商已经成为了阿里、巨头、苏宁这些巨头们的天下。
即使如此,按照乐观的数据来看,生鲜电商在2017年的市场份额,也就是3%左右。可以说,生鲜电商在国内并没有取得成功,甚至还没有进入下半场,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。
为什么到现在,这个“菜市场”还没有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造?
在生鲜电商这块蓝海中,新零售能否带领生鲜电商走出困境?生鲜电商这块蓝海的暗礁究竟在哪里?
1.高建仓成本
由于生鲜电商所经营的果蔬、肉类、禽类产品容易腐烂,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温度控制,这样的温度控制系统带来的成本非常高,一间4000平米的冷藏库就需要2000万左右,保守估计,一套完整的冷库系统至少需要1亿 RMB,光是这一点,就已经让很多电商平台难以承受了。
2.生鲜电商的最大痛点是物流问题交付端物流
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不菲,顺丰和京东的冷链快递价格大概在20到50元之间,用户很难接受这么高的运费,而生鲜电商也承受不起这么高的快递成本。第二,物流最后一公里很难标准化,如果不能及时送货,消费者在收到生鲜商品时质量会严重下降,体验也会变差。
3.生鲜电商市场用户习惯低
除了仓储物流方面的问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外,用户群体也出现了错位现象——上网的不买菜,买菜不上网。
目前生鲜电商用户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,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二十六到三十五岁之间,这部分人还没有养成习惯,更别说大部分拥有家庭生鲜产品决策权的妈妈了。
更重要的是,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购买习惯,想看看新鲜与否,闻一闻味道,也有人喜欢讨价还价。
生鲜电商由于其无形无质的特性,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消费者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形成的购物习惯。再者,原产地同质化、产品质量、食品安全成为生鲜电商蓝海中的暗礁,稍有不慎,就有可能造成船毁人亡的危险。生鲜电商能否摆脱新零售的困境?
尽管这两年来,大量的生鲜电商转型、倒闭、并购,但阿里、苏宁和京东这些巨头纷纷入场,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,如供应链和物流,并带来一系列创新模式。阿里盒马鲜生、京东7 FRESH等超市+餐饮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线上线下融合。
在这种模式下,生鲜电商实现了店仓一体、商超配送模式,既方便用户体验、购买,又可作为仓库配送,最快可缩短至30分钟。
这极大地优化了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——仓储物流。除了优化交付体验外,线上线下高度融合,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购物偏好,指导商家精准营销,从而扩大 SKU,降低损耗,提高单店效率。
暂无评论内容